国家督学林卫民:教学的意蕴
日期:2023-09-14 08:25作者:林卫民文章来源:中国教师报点击数:3134次
英国数学家怀特海说:“教育是教学生如何运用知识的艺术。”中小学没有抽象的教师,只有具体的学科教师,那种认为数学与历史、英语或生物等其他学科的教与学别无二致的说法,是不可取的。学科教师不可能在一门课程教授知识,在另一门课程教授技能和思维方法,必须综合性教授学生“必备的基本知识、应当拥有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基本事实、概念、概括和理论,学科思维能力、学科方法都很重要,应该从中让学生深刻了解知识的力量、知识的魅力以及知识的结构,同时拥有足够的知识来了解生活的方方面面。“有效的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唯一道路,优秀的教师必须娴熟运用能够帮助学生内化知识的各种练习方法。教师成功的秘诀之一,就在于他们很清楚哪些知识应该让学生以精确的方式掌握,哪些知识不需要学生去背诵记忆。教师应当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例题和适当的练习,但这些例题必须是对主要原理的直接阐释。英国教育学者肯·罗宾逊在《让学校重生》中指出,“教师的一个核心作用就是帮助学生学习”,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帮助学生学习,但是教师教了知识并不见得学生就学会了,正如一则故事所描述的“(A)我教我的狗吹口哨;(B)那让它吹吹看;(A)它不会吹呀,我教了,只是它没有学会”。教师的教学就是为了让学生的学习发生,“假如学生的学习没有发生,那么教师所做的一切都是白忙乎”。学生没有参与进来的灌输式的课堂,称不上是真正的教学,“演讲并不等于教学”,教学的一个显性特征是存在师生之间的问答、对话及其他交互活动。师生交互过程像一面透视镜,能够有效检测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智慧。教师清晰流畅的讲述并不意味着就是成功的教学,教师应当做到“让事情尽可能简单,但不要过于简单”,不能越俎代庖将学生学习所要遇到的困难都提前解决,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去直面问题。较之于那些得到了完整解决方案的学生,那些只得到支架式反应的学生能学得更多,且保持学习的时间更长。教学不是教师直接将完整的解决方案交给学生,而是要审慎地留给学生“值得拥有的困难”,只有让学生自己去克服困难才能发挥教师帮助学生学习的作用。美国教育学者迪伦·威廉在《融于教学的形成性评价》中说:“教师的工作不是传授知识,也不是促进学习,而是为学生营造有效的学习环境。”学校教育取得成功的关键是学生与教师的关系,其他办学要素都取决于师生关系的质量。“教育改革的根本任务是创造能让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蓬勃发展的环境和条件,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一个负责任的自然生态系统”,打造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有着教育意义的实践活动,这种实践活动是在具体情境中不断进行的。成熟教师通常能做到“简简单单、实实在在地与学生在一起——不是表现出一副关怀备至的样子,而是获得亲密无间与漠不关心之间的深刻和谐”,教师在日常工作中要始终保持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世界有一种现象学的敏感,能够理解与学生共处情境中的教育意义,并担当起作为教师的职责。教师的工作不是“教课本”,而是“教学生”,教师的性格和态度决定了师生关系的走向。为此,教师需要采用“关系领导力”模型,不再将自己置于非凡、有魅力、个人英雄主义的道德楷模状态,而是聚焦师生关系、集体主义和非权威模式,摆正教师“是教练而不是法官”的角色,在关系和伦理中与学生集体形成积极呼应的教学共同体。教师需要修炼对待学生的“合适的态度”,这种态度是建立在关爱的关系、高度期待的互动、为学生提供有意义的投入与参与机会的基础上。为此,教师在帮助学生的过程中仅仅指出什么错了是不够的,还需要为更好地学习提供良好的处方。好比说管理学生并不是对学生声色俱厉,同样道理,打造良好的师生关系也不是说要放纵学生。“没有约束的行为是对学习的干扰”,教师要从避免破坏“良好的师生关系”出发,规划如何管理纪律并确保教育教学秩序的稳定。面向21世纪的技术赋予教师改变自己和学科教学的潜在可能性。为了解决当前和后续将会出现的问题,我们必须为还不存在的教学情境和未来要面对的学生做好技术上的准备,潜心发展并指向未来教育的专业技术和专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