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我跟许多人一样,以为注定要扎根农村一辈子,当然没有想过将来要去出国留学、当西方外交官和跨国公司高管以及自己创业。事实上,我连10年之后所能经历的生活都无法想象得到,当时高考已经停止,大家也看不起读书人——知识分子是臭老九。我在第一篇插队日记中就这样写道:“去了,去了,终于去了/十七岁的我终于来到了农村这一广阔天地/人生的道路就从这里开始了。”
但是,我意识到自己如果不希望整个人生被封闭,不希望成为井底之蛙,就必须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虽然环境正封闭自己的人生。出于了解世界的渴望,我从可怜的生活费中省出钱来,自费订阅《参考消息》等报刊,经常徒步30多里去小镇搭车回城借书,除了看文学书籍之外,还看一些当时所谓的“内部参考书”,如《光荣与梦想》、《第三帝国的兴亡》、《美国与中国》等。白天屋内光线暗,我就在茅草屋顶挖洞、装玻璃,“借光”看书,晚上则听收音机播新闻。我还曾自赋一诗《茅屋》:“茅屋四壁荡空空,又冷又湿又透风,吾身虽居寒室里,环球风云装胸中。”
我正是在报刊和收音机的新闻消息中,意识到字里行间散发的政治“解冻”气息,于是,我很早就开始了复习和自学。一年半后,国家宣布恢复高考,我成为了全班50多名同学当中唯一考上大学的人。
如果说“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那我当年最大的准备莫过于拥有开放的心态。西方哲学家J·E·丁格曾如此说:“关键的不是我们在社会中所处的位置,而是我们的心态。”
开放首先源于心态。心态是人内心对各种信息刺激做出反应的趋向,这种趋向对人的思维、言行、情绪、思想具有导向作用。开放的心态,是一种勇于进取的奋斗哲学,一种积极沟通的处世原则,一种心胸开拓的生活境界。心态开放,能使弱者变强,强者更强。反之,封闭和保守的心态,则是一种围墙防守的弱者文化,一种固步自封的挨打哲学,这足以使强者“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也使弱者更弱。
有什么样的心态,就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国家如此,社会如此,个人也是如此。
那些我们所耳熟能详的杰出人物,能够在生活中逐渐形成“领袖”素质的原因,就在于他们在生活中注意培养自己开放的心态。首先,他们总是立志开放,总想开拓广阔的事业,甚至不乏理想主义色彩。譬如孙中山早年上书李鸿章希望改革清政府;周恩来少年敢说“为了中华崛起而读书”;毛泽东则“少小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其次,因为心态的开放,又使他们逐渐锻炼开放型的性格特质,能够对新事物感兴趣,能够与人沟通,能够大胆冒险,成为受人敬仰的“创造”型领袖。当年毛泽东就敢力排众议带队“落草”井冈山。邓小平在法国勤工俭学时就敢搞过学生运动,后来拨乱反正推动整个中国走向“改革开放”。正因为他们有“开放之心”,接着为开拓之行,最终才能成为开放型领袖。
开放的社会,能为个人的奋斗提供多元化的成功渠道。但是,也只有心态开放的人,才能善于抓住这些机会。(摘自《开放你的人生》)
• 怎样培养自己健康的心2008-08-06 10:14
• 中国青少年十大心理问题及家长应对方式2008-08-06 10:08
• 教育专家:有益于成功的十种情绪2008-08-06 10:06
• 怎样培养自己健康的心2008-07-08 08:42
• 高考后如何减压仍然是道考题2008-06-15 23:24
• 注意考后“期待型焦虑”2008-06-12 08:06
关注一中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