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水藏山片复重 悠悠闲处作奇峰
——高考散文阅读开放性试题初探
河北省沧州市第一中学 李 智
《新课标》明确指出“要重视评价学生对作品的整体把握,特别是对艺术形象的感悟和文本价值的独到理解,鼓励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和创造性的解读。”在这一理念指导下,高考散文阅读开放性试题应运而生,在2005年高考中,已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全国16套语文试卷,只有7套试卷散文阅读题仍采为“五选二”的多项选择形式,上海、重庆、湖南等地高考散文阅读题(最后一题),都呈现出“多元思维、适度开放”的特征。这种变化昭示着散文阅读开放性试题已悄然登场,选择题形正淡然退出。
纵观近年高考散文阅读题,可以将开放性试题题型归纳为以下几种:
一、鉴赏类
该类试题,主要要求考生对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进行鉴赏。散文作品反映的生活是复杂多样的,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阅历、思想情感、审美情趣也各不相同,因此对作品的鉴赏是丰富多彩的。解答鉴赏类试题的一般方法为:读懂题干,领会要求;依托文本,把握内容;亮出观点,鉴赏分析。
如、2005年福建高考散文阅读(《日历》)第16题:请你从取材和语言两方面,对本文做简要赏析。
解答本题要注意题干要求,紧扣文本,从作者选取材料、内容的特点,语言风格和表达技巧入手,进行赏析。我们可以做出如下赏析:(1)取材方面:文章取材于人们生活中“用日历”这样熟悉的小事,却从中揭示出生命的意义,这种“以小见大”的写法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2)语言方面:①寓丰富的感情于平实的语言中。本文的语言是平实的,却蕴含着作者对日历、对生命的真挚感情,读来令人感到亲切而有意味。②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设问、反问等修辞手法,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再如、2005年湖南高考散文阅读(《贝多芬:一个巨人》)第21题: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赏析短文。
(1)“巨人”的述说
——简析《贝多芬:一个巨人》的语言描写
(2)“老狮”的画像
——谈谈《贝多芬:一个巨人》的肖像描写
(3)他者的视角
——试析《贝多芬:一个巨人》的侧面描写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鉴赏能力。在鉴赏时,要紧扣文本,领悟主旨。分析语言描写,要抓住文章语言特点,理解文中较抽象语句,挖掘其隐含意义,语言描写对塑造人物起到了重要作用,从而凸现了文章主题。
肖像描写体现着人的精神,对刻画人物形象起到重要作用。肖像指人物的具体形象,包括五官、衣着服饰等,是一个人的内在性格、品质的外化。
侧面描写是为了衬托、突出主要人物——贝多芬,写女佣说的话,写他的房间布置和他下楼后的习惯动作等让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了解了贝多芬这位伟大的音乐家,他的生活、他的不幸、他对音乐的挚爱以及他的坚韧意志、崇高品质。
二、评价类
这类试题,要求考生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进行评价,属于创造性思维范畴。它强调阅读与认知的关系,既要读者通过阅读丰富和深化认知,又要读者根据自身的认知对作者观点或文本重要语句进行评价。解答该类试题,首先要弄清原文结构、材料、观点之间的关系,并要做一定的分析、概括。
如、2005年重庆高考散文阅读(《阳台上的遗憾》)第21题:根据全文,分析作者对旧式宅院和高楼大厦的态度,并就文末“遗憾是历史进步身后寂寞的影子”所蕴含的作者观点作出简要评价。
这道题有两问,第一问分析作者对旧式宅院和高楼大厦的态度;第二问要求考生对作者观点作出评价。评价时,考生首先要整体把握全文,找出蕴涵作者观点态度的句子(最后一句),然后依据句中关键词语“遗憾”“进步”“寂寞”进行推断,从而明确作者的观点态度:历史在进步的同时,也会留下不少遗憾。作者站在时代的立场上辩证地分析古今建筑的发展,他的观点体现了对建筑进步的深刻思考。据此考生可以从辨证态度、时代眼光、深刻反思三个方面做出评价。
三、看法类
此类试题,要求考生针对文中某个话题或与文本相关的某一生活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解答时要用第一人称;可以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然后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要摆事实、讲道理,如果题目有相关要求,还应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要做到看法明确,举例恰当,表述清楚,言之成理。
如、2004年北京高考散文阅读(“俄罗斯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内有个‘普希金之家’”)第22题:试就本文所说的“通才”问题,举例谈谈你个人的看法。要求:联系本文之外的典型例子。
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也是一道综合性试题。它不仅考查学生的语文能力,而且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题干要求考生对文本提出的“通才”问题举例谈谈自己的看法。解答时既要立足文本(话题),又要放眼文外(例子),同时要表明看法、展现个性。
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知识背景,不难发现下列事实:苏轼文章、诗词、书法均造诣极高,鲁迅是小说家、散文家,也是大学问家,书法家,而且精于篆刻艺术等等。据此可以做出这样的解答:(1)通才比专才更有利于发挥自己的才能,更能打开视野,不会“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中国历史上苏轼就是一个典型,既通书画,又晓诗文,将两者合而为一,创作出许多艺术佳作。(2)通才有利于逾越艺术之间的壁垒,有利于发挥人的潜能。现代文学大师鲁迅就是一个例证,他既是小说大家,也是散文大家,同时又是大学问家,他在书法、篆刻艺术方面的成就也很辉煌,如果细心一点就会发现他的小说语言艺术和篆刻艺术结合得是那么完美。
四、联想类
该类试题,要求考生联系实际,展开联想,谈谈文章给自己认识事物带来的启发。试题设置的意义在于:促使学生养成迁移阅读所得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从而巩固和扩大阅读成果。解题时,考生不仅要扣紧文本,而且要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和生活感悟,联想生发,做出回答。
如、2005年上海春季高考散文阅读第13题:沙漠玫瑰的开放给了作者认识历史的方法,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它给你认识事物带来的启发。
解答本题,首先要明了作者认识历史的方法“给你认识事物带来的启发”,然后“联系生活实际”对生活现象做出评判。作者是以历史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来认识事物的,并将其放在横向和纵向“更大的坐标里头”加以分析判断。答题时考生必须从这个角度生发、联想,联系实际谈启发。例如“怎样正确看待中国的‘穷’”,要以历史的、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并且作纵向、横向分析比较,这样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再如、2006上海春季高考散文阅读《幸福的篮子》第11题:朋友,在你的“幸福之篮”里一定也有许多珍宝,请和我们分享(可写一件,也可写一组,80字左右)。
此外,开放性试题还有想象类题目,即要求考生根据文本进行续写或做扩展描绘等。如、2002年上海春季高考散文阅读第4题:请对附图作一简要描述。要求生动传神,不超过80字。
高考散文阅读开放性试题不一而足,犹如山中片云摇曳多姿、异彩纷呈,但任何一种看似悠闲的变幻“姿态”都体现了命题者的思想和新课标的精神。因此,这种新的题型值得广大师生朋友们给予更多的关注和研究。
(本文发表于《快速阅读》)
• 高考仿写题分类解析2007-08-07 19:28
• 谁持彩练当空舞2007-08-07 11:13
• 高考诗词“情感”题分类解析2007-08-07 11:06
• 学生评教的“冷思考”2007-08-07 11:03
• 加强学校管理 提高办学效益2007-07-31 10:22
• 多媒体教学中应解决的几个问题2007-07-31 10:21
关注一中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