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生对地理信息的提取和处理的能力
杨民(中学地理高级教师)
学生提问:杨民老师,您好!我是普通高中的一名高三文科学生,想向您请教的问题是:每次考试我都特怕做主观卷中的大题,尤其是当遇到由文字、地图、图像、图表等形式组成信息含量大的综合性题目时,更会感到力不从心,不仅每每会丢掉不少分数,还会极度影响我的信心,您能帮帮我吗?
解答:同学,你好!很高兴能回答你的问题。你的问题其实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因为从近几年来地理高考试题的命题趋势看,越来越重视考生对地理信息的提取和处理的能力,命题中的地理信息也更多地以地图、图像、表格或者文字等多种方式组合呈现。这势必会增加试题的难度,但也会非常有助于训练我们的地理思维。下面我以一道地理综合题为例,谈谈这类题的一般解题思路,希望能对你有益:
河流 |
长度(米) |
径流量(亿立方米) |
干支流通航里程(万千米) |
河口航道水深(米) |
河口地区通航能力(万吨) |
流域面积(万平方公里) |
甲 |
6300 |
9600 |
5.75 |
10 |
5 |
180 |
乙 |
1320 |
790 |
0.16 |
3~3.3 |
0.15~0.3 |
22.4 |
(1)图中代号A处的水利工程,成功蓄水到156米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三大效益得以充分发挥。
(2)可以沟通B、C的陆上铁路为_______________(不定项选择)
A、京广线 B、京九线 C、第一亚欧大陆桥 D、第二亚欧大陆桥
(3)乙河流主要承担的运输任务是_____________
A、旅客 B、原油 C、粮食 D、铁矿石
(4)在甲河流域,上游应___________,重点搞好生态环境建设;中游应___________,
防治水患;下游综合治理______________。
(5)试比较甲、乙两流域下游广大平原地区,农业地域类型、作物熟制及其成因:
(6)过去甲河的航运量只有乙河的十分之一,如今甲河的航运量已超过乙河,跃居世界内河航运第一位,试分析其原因:
很显然,这是一道以区域地理中的河流水系图和相关图表数据组成的综合题。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入手呢?基本解题思路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认真审题,寻找突破口
注意审题要有层次性和准确性,把握细节,综合分析。比如上例中根据河流统计数据,尤其是长度信息和前后题干中航运量信息,我们可以迁移长江的长度和世界内河航运量莱因河长期居首位等已知知识,即可对甲乙两流域进行定位;如果你对区域地图十分熟悉也可直接定位。结论:甲河为长江,乙河是莱茵河;B为武汉,乙是荷兰鹿特丹。
二、统揽全局,了解题意,强调知识联系
例题以两条著名河流为背景,设置了六个内容的考查,主要涉及河流水利开发,交通联系,运输功能,综合治理,两河下游农业区位及航运量比较等,而所有这些与其所在流域——长江流域及莱茵河流域的自然、社会、经济环境以及对外发展状况密切相关。
三、运用脑中储备,建答题思路,精确组织答案
我们需要尽力把试题与脑中的基础知识体系联系起来,先认真完成知识类题目——比如第一问中三峡的防洪、通航、发电三大功能,第二问中两地之间铁路是京广线接第二亚欧大陆桥,第三问中的莱茵河为鲁尔区主要输送铁矿石;第四问长江上游植树造林,中游退田还湖,下游环境污染;对于描述性问题,我们可先打腹稿或草稿,联系主干知识——地理原理与规律作答,如第五问中掌握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也就是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等自然因素与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等社会经济因素)是关键,而第六问必须要知道河流航运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地形、气候、航运条件和社会经济因素等),然后我们就可以进行阐述了,但一定要言简意赅,并注意术语的科学规范。
以上是综合题的基本解题思路,有助于你解答问题,但解答时所需要的扎实的基础,清晰的条理和规范的语言等,很显然与你平时的学习情况和积累有关,这应该是解决问题的最重要的环节。
附:【参考答案】
(1)防洪、通航、发电
(2)AD
(3)D
(4)植树造林,退田还湖,环境污染。
(5)甲河下游地区以水田稻作农业为主,一年两熟或三熟。
因为纬度位置较低,光照热量充足,雨热同期;地形平坦;水源充足;人口密集,
劳动力丰富。
乙河下游地区以园艺业为主,一年一熟;
因为纬度高,热量不足;经济发达;交通便利;花卉生产较发达。
(6)甲河同乙河相比,流域面积广,河流水量大,汛期长,一年四季均可通航;
随着三峡水库蓄水,通航条件改善,通航能力强,通航里程长;
加之流域内人口密集、经济发达、资源丰富;
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对外贸易量日益加大,水运又具有价格低、运量大等优势。
• 精心准备 双向沟通 注重实效2007-11-14 20:14
• 快乐的物理总复习2007-11-08 14:24
•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自信心2007-09-18 20:54
• 注重历史教学评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2007-09-04 15:42
• 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高考命题趋势研究2007-08-09 17:38
•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扎扎实实的进行语文教学2007-08-09 17:21
关注一中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