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研 > 论文论著
头条新闻
最新新闻
论文论著

重视非智力因素,促进学生成才

日期:2008-06-19 17:32作者:佚名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5137次
         重视非智力因素,促进学生成才

                               沧州一中  罗瑞梅

现在每一位家长无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认为一个人智力高低是能否成才的唯一条件。我们有些老师也常偏爱“聪明”学生,对基础差、脑子慢的学生感到腻味、厌烦,动不动就叫他(她)们“榆木疙瘩”,眼睛只盯着少数“尖子生”,忽视大多数。似乎只有这些“聪明”学生,将来才能成才,才会给老师争光、露脸。上述情况,在生活中屡见不鲜。一个人只要智力好,果真就能成才吗?智力一般的孩子就没希望了吗?

从心理学角度讲,影响青年成才的因素,主要包括智力因素(如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想象力、操作能力)和非智力因素(如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智力因素对成才的重要性已为大家熟知,但非智力因素在成才中的重要作用往往被人忽视。科学研究表明:非智力因素对学习成绩的好坏起决定性作用。这是因为就绝大多数人来说,他们的智力发展水平是相差无几的,谁的非智力因素优异,谁就有可能在学业上或事业上取得巨大的成就。具有良好非智力因素的个体,他的智力和能力可以得到较充分的开发,并且智力上的某些缺陷也可以通过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加以补偿。因此,一些立志成才的青少年和培养人才的教师和家长,都应把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

美国科学家推梦对1528名智力超常的儿童进行了长达几十年的追踪研究,其中一部分人成就很大,另一部分人成绩平平。分析这两部分人之间的心理特征发现,这两部分人智商都非常高,没有什么差别,但在完成任务的坚毅精神、自信、而有进取心、谨慎、好胜心等四个方面,成就很大的那部分人明显地超出成绩平平者。显然不是智力因素,而是非智力因素造成这两部分人之间的成就差异,即非智力因素在他们的创造性活动中起了决定性作用。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和能力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动力作用。非智力因素参与到智力和能力活动中去,使活动有了明确的方向和推动力,并有效地、顽强地坚持下去,从而得到成功。例如,需要和动机使人的活动获得内驱力;兴趣和理想使人明确活动的方向和目标;热情使人废寝忘食地去钻研;意志的坚持性使人顽强地克服困难,坚持不懈地工作和学习。从心理学发展的动力角度来说,智力的发展是以儿童在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新的需要与原有心理水平的矛盾为动力的。这里的‘需要’就是非智力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表现形态有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等。(2)定型化作用。指由于非智力因素的影响,使某种认识活动或动作系统、智力和能力活动的组织情况越来越固定化、定型化,即养成了习惯。例如,意志的坚持性使阅读和书写的反复练习,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书写习惯;刻苦、勤奋、踏踏实实完成学习任务的性格特征,有利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3)补偿作用。性格在这方面的作用是比较突出的。例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责任心、义务感、求知欲、主动性、坚持性、自信心以及勤奋、踏实等性格特征,可以使他们克服知识基础差或这里水平差的弱点。“学先立志”、“勤能补拙”、“笨鸟先飞”等,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那么,有哪些非智力因素需要重视,又应如何培养呢?

一.         要培养良好的兴趣品质,要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所谓兴趣就是积极研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是人的个性中一种带有趋向性的特点。人对某一事物有兴趣就会感到称心,并伴随着一种愉快的感情。可以说,兴趣是驶向知识海洋的“快艇”,是进入科学殿堂的“入门证”,是青少年成才的起点。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从自己丰富的教育经验出发,认为“学生有了兴趣,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一个对某一学科产生强烈兴趣的学生,就会把这门学科作为自己的主攻目标,学习过程中也就会自觉地去克服重重困难,排除重重干扰。达尔文在《自传》中说:“就我记得我在学校的性格来说,其中对我后来发生影响的就是:我有强烈多样的趣味,沉溺于自我感兴趣的东西,深深喜爱了解任何复杂的问题和事物。”达尔文青少年时代的兴趣,对他后来创立生物进化论是个重要的非智力因素的心理条件。那么怎样培养兴趣呢?在当前,我认为应当强调以下两点:一是培养学生具有广泛的兴趣,让他们从书本、作业、考试的重压下解放出来,更多的吸取课外知识,更多地接触社会和大自然。毋庸讳言,“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学生的命根”,至今几乎仍是中小学生活的主旋律。把学生框得死死的,压得板板的,谈何兴趣培养?又谈何聪明才智的充分发挥?即使有奇才异能,尚未显露,已被扼杀。扼杀兴趣,就是熄灭一个人最初喷射的火花。二是要善于把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结合起来,并善于把学生的间接兴趣转化为直接兴趣。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对专业的热爱和高超的教学艺术,而且要有通过本科教学渗透思想教育、熏陶感染学生的本领。

二.         要培养良好的情感品质,要对事业充满热爱,做到稳定而持久。

所谓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内心体验或态度。心理学家麦今农在研究创造活动中智力优秀者的同志时发现,他们都具有对工作的高度责任感和超乘常的热情等情感特征。日本著名教育心理学家龙泽武久在谈到发展学生的智力时强调指出:“不能无视情感的作用。情感交织在人的思维中,或者成为刺激或者成为障碍。”他曾用大量实验结果证实:一旦学生对学习失去情感,思维、记忆等认知机能全会受到压抑障碍,无论何等抽象的思维,没有情感都不能进行。

在当前对学生情感品质的培养,应重视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要注意培养和激发学生对祖国、对人民、对事业的热情。热情是一种强有力的、稳定而深刻的情感。热情是掌握了一个人的身心、决定一个人的思想行动的基本方向的情感。热情蕴藏着坚强的意志力量,给人以鼓舞,激励人的行动,去实现和达到伟大的目标。巴甫洛夫在《给青年的一封信》中勉励大家要有热情:“要记住,科学需要你整个生命。纵使你再有两个生命贡献出来,还会不够。科学要求人的努力与至高的热情。要热情于你的工作,热情于你的钻研。”二是要培养学生具有高尚的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以上三种情感都是由社会性需要引起的情感,它们在人的情感中起主导作用。所谓道德感,它是根据社会道德标准评价别人或自己的言行所产生的情感。如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建设的感情等;对同志、同学的同志感与友谊感;对学校、班级的责任感或集体感、荣誉感等;所谓理智感,他是人们的认识和探求真理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情感。我们要培养青年热爱与追求真理,为坚持真理与捍卫真理而献身的热忱。美感,它是人民的审美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情感。我们要培养学生对生活、对自然、对艺术、对一切美好事物的热爱,培养健康的审美情感。当我们通过教育,使学生身上的道德感、理智感、美感和谐地融为一体,学生就具备了良好的情感品质。

三.         要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要有坚持不懈百折不挠、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韧性和毅力

所谓意志,它是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从而实现目的的心理活动。《红楼梦》是曹雪芹在生活困顿中呕心沥血,“批阅十载”才完成的;歌德的《浮士德》竟写了近六十年;奥斯特洛夫斯基在双目失明、全身瘫痪的条件下写成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居里夫人在数百吨沥青矿渣中,历经数年才提炼出第一克镭。。。。。。这些动人的事迹,不都生动地说明了坚强的意志在成才中的重要作用吗?当前,青年学生的意志品质培养,应着重抓好自觉性、坚持性和自制力的培养。自觉性是人对主焦点行动目的有着正确而充分的认识,它为青年成才指引正确的方向,能够充分调动一切积极性与创造性为达到目的而努力奋斗。坚持性是指坚韧的毅力,要有一股“绳锯木断,水滴石穿”、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精神,注意从小事做起,持之以恒。坚持性是青少年成才的最重要的意志品质。无论什么人,立志无常,遇难改向,不能坚持到底,是不会成才的。自制力是指一个人在意志行动中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的言行。自制力要从两方面培养:一是要善于促使自己坚决执行计划,克服在执行中的恐惧、犹豫和懒惰;二是善于在行动中抑制冲动行为。自觉性、坚持性和自制力是攀登事业高峰所必须具备的意志品质。

四.         要培养坚强的性格,要大公无私、勤奋、勇敢、自信、谦逊,具有强烈的责任心、正义感和自我牺牲精神

所谓性格。是一个人较稳定的对现实的态度和与之相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一个人的性格是在一个人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的。由于每个人所处的环境和教育条件的不同,所形成的性格具有不同的特征。苏联小说《卓娅和舒拉的故事》、《阿辽沙锻炼性格》中对青少年性格的培养和形成有着生动的描写。同时,也说明了坚强的性格对于卓娅和舒拉成为宁死不屈的爱国英雄所起的重要作用。上海有关部门对上海地区许多优秀运动员如朱建华、李小平、吴佳妮、朱政、张爱玲、刘霞等做了心理测试,发现他们有许多共同的心理品质,称之为“世界冠军的性格特征”。首先:“最为突出的是他们充满自信。”例如,对问题“就是在不顺利的情况下,我们也能表示精神振奋”,90%的人回答是肯定的。其次,“他们的理智感极强,有耐心、恒心,很少意气用事”。第三,“他们遇事好强、有主见,不随便附和别人的意志和受人暗示”。对问题“如果自己的意见和老师不同”,75%的人回答是“我会当场表明立场”。第四,“他们大都轻松、兴奋、活泼愉快,对人对事热情,很少拘谨和消极心理”。他们评价自己“在待人接物方面”是“较为成功的”。从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培养坚强性格对成才的重要。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即使智力一般的孩子只要注重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激发,采取具体的、有效的、有根据的培养途径和措施,也是可以成大器的。

                                                                                                                                       20045

注:这篇文章在《河北教育》2004年7-8期74页

 

 



中 国 最 强 网 游 --- 网 易 梦 幻 西 游 ,166 万 玩 家 同 时 在 线

关注一中官方微信

地址:上海路南侧、狮城公园以南、河北工专以北、迎宾大道以西 市内公交车16路直达
博川网络提供技术支持
版权所有 沧州第一中学 Copyright © 2007 免责声明
冀ICP备19016029号-2 沧公备13090302000291

本网由:沧州市第一中学文宣处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