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研 > 论文论著
头条新闻
最新新闻
论文论著

美读——诗歌鉴赏的突破口

日期:2008-06-19 17:38作者:佚名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3406次

美读——诗歌鉴赏的突破口

河北省沧州市第一中学  呼君

    众所周知,“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是大纲规定的高中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而在新教材60%比例的文学作品中,诗歌的分量更是不容忽视;诗歌鉴赏能力的考查在高考试题中的比重也是不断加大的。但是,这一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因为诗歌形象丰富、意蕴深厚,最能启迪人的形象思维;品读诗歌,咀嚼诗情,经历诗人的情感旅程,激发自身的共鸣体验,探询未知的情感领域后,鉴赏者的认知水平才能在不断的感性积累沉淀中,逐步达到理性的升华,从而最终读懂那些博大精深、超凡脱俗的文学佳作。所以,它需要学生广博的积累,更离不开教师科学的教授方法。

在诗歌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习惯先教给学生捕捉诗歌意象、把握作者情感的方法,让学生了解诗歌常用的艺术表现手法,然后到具体作品中去“套用”;但这种方法更像是解题而不是品诗,同时因缺乏审美体验而不一定能很好地转化为学生自己的鉴赏能力。其实,美读可以成为诗歌教学深入浅出、逐步提高的最好突破口。

这是因为,美读本身就是一种创作活动。学生在把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过程中,首先要理解文本的思想内涵,把握诗歌创作者真实的意图,调动自己的情感,使其运动起来;接下来,还要运用停连、重音、语气、节奏等有声语言的表达技巧把文本的思想内涵阐释出来,把自己运动起来的情感抒发出来。美读的准备过程,就是一个理解和感受的过程;而朗诵和听取比较别人的朗诵的体验过程,又可以使学生不断地调整自己对文本最初的理解,从而趋于准确。

在具体教学中,我们可以这样进行指导:

第一,朗读前,让学生找准感情基调,抓住诗歌的灵魂,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是肖邦的小夜曲,普希金的《致大海》像贝多芬的交响乐;然后投入相应的感情,或轻柔含蓄,或深沉激越,反复诵读以至共鸣;古诗的定调也是如此,怀古伤今和建功报国不同,伤春悲秋和隐逸之趣有异。第二,处理好快慢停顿,读出诗歌的节奏美,尤其是变化较多的现代诗歌。如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的第一节低沉悲哀,就应该用较多的停顿和拖音放慢节奏:“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第三节语调和音色明朗,就要加快节奏:我是你/簇新的理想,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第三,用轻读重读再现诗歌的意象美。如《再别康桥》的意象群云彩,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辉就适宜轻读,裴多菲的《我愿意是急流》的喻体群则非重读不足以表现其鲜活和层递;古诗的“炼字”佳趣也可在这种品读中逐渐显露。第四,反复诵读,不断修正,获得美感。我们还可以鼓励学生在必要时大胆使用表情语言和肢体语言,通过品读画面的直观美、造型美、动态美、色彩美,直达诗歌的意境美。

这样,我们就以美读为突破口,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感知、审美体验、审美价值判断等多种能力,达到了培养诗歌鉴赏能力乃至文学综合素质的目的。而这种培养过程,又是在一种自主的、愉快的过程中进行和完成的。

其它文学作品的鉴赏中,美读同样可以发挥不小的作用。戏剧的台词自不必说;散文创作历来提倡语言的骈散结合,意境的优美含蓄,与诗歌鉴赏有许多相通之处;小说中的人物语言、环境等要素的鉴赏,同样离不开美读。让我们能动地运用直观型、讲读型、背诵型、竞赛型、延伸型、研究型各类美读鉴赏教学方法,去帮助实现语文教学培养学生高尚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的功能。

发表于2006615日《语文报》

关注一中官方微信

地址:上海路南侧、狮城公园以南、河北工专以北、迎宾大道以西 市内公交车16路直达
博川网络提供技术支持
版权所有 沧州第一中学 Copyright © 2007 免责声明
冀ICP备19016029号-2 沧公备13090302000291

本网由:沧州市第一中学文宣处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