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的诗人群体:王昌龄、崔颢和创造清刚劲健之美的诗人
唐开元、天宝年间,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涌现出大批禀受山川英灵之气而天赋极高的诗人。他们“既闲新声,复晓古体;文质半取,风骚两挟;言气骨则建安为传,论宫商则太康不逮”(殷璠《河岳英灵集序》)。初唐以来讲究声律辞藻的近体,与抒写慷慨情怀的古体汇而为一,诗人作诗笔参造化,韵律与抒情相辅相成,气协律而出,情因韵而显,如殷璠所说的“神来、气来、情来”,达到了声律风骨兼备的完美境界。这成为盛唐诗风形成的标志。
与王维、孟浩然等山水诗人同时出现于盛唐诗坛的,有一群具有北方阳刚气质的豪侠型才士。他们较热衷于人世间的功名富贵,动辄以公侯卿相自许,非常自信和自负,颇有横绝一世、骏发踔厉的狂傲气概。尽管他们入仕后的境遇与所追求的人生理想反差甚大,颇多失意之感,但仍不失雄杰之气。他们的诗歌创作,具有豪爽俊丽而风骨凛然的共同风貌,创造出了清刚劲健之美。
这群个性鲜明的豪侠诗人,多为进士出身的寒俊文士,文学活动主要在开元、天宝年间。王翰是他们当中进士及第较早的一位。他是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生卒年不详,于睿宗景云元年(710)登进士第,“发言立意,自比王侯”(《旧唐书·王翰传》),为人狂傲而放纵。在进士登第后赴吏部诠选时,他将海内文士分为九等,于吏部东街张榜公布;第一等中仅有三人,除了被誉为“一代文宗”的张说和大名士李邕之外,剩下一人就是他自己,自负得近于狂妄。他入仕后生活放荡,日与才士豪侠游乐,纵酒蓄妓,因此而被贬为道州司马,卒于任上。
王翰狂放不羁的行为心态,在盛唐士人中具有典型性;与赤裸裸地追求功名相关,怀有及时富贵行乐思想。他在《古娥眉怨》中说:“人生百年夜将半,对酒长歌莫长叹。情知白日不可私,一死一生何足算。”以放荡为风骨,在后人看来难免轻狂,但反映出当时士人特有的那种极其坦荡的心情和豪健的气格。所以王翰诗多一气流转的壮丽俊爽之语,代表作为《凉州词二首》其一: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
以豪饮旷达写征战,连珠丽辞中蕴含着清刚顿挫之气,极为劲健。王翰存诗不多,但仅此一首七绝,也足以名世了。
王昌龄的七绝比王翰写得好,不仅质量高,数量也多。他是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早年居灞上,曾北游河陇边地。开元十五年(727)登进士第,补秘书省校书郎。七年后中博学宏词科,为汜水尉。因“不护细行,屡见贬斥”(《旧唐书》本传)。开元二十七年(739)获罪谪岭南,翌年北归,任江宁丞。约于天宝初又被贬龙标尉。安史之乱时,他被毫州刺史闾丘晓杀害。
从其《少年行》、《长歌行》等作品中可以看出,王昌龄是个慕侠尚气、纵酒长歌的性情中人。他在《郑县宿陶大公馆赠冯六元二》中说:“儒有轻王侯,脱略当世务。”不乏睥睨一世的狂放气概。他的一再被贬,与不护细行、放纵不羁很有关系。但因出身孤寒和受道教虚玄思想的影响,他身上有种一般豪侠之人缺乏的深沉,观察问题较为敏锐,带有透视历史的厚重感。他作诗不是全凭情气,也很讲究立意构思,其作品除豪爽俊丽之外,还有“绪密思清”的特点。如《出塞二首》其一: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全诗的主调,是最末一句表现出来的卫国豪情,悲壮浑成,给人以大气磅礴之感。诗人从秦汉的明月关山落笔,上下千年,同此悲壮,万里征人,迄无还日,不仅写出了沉思历史时对勇于献身边关者的同情和民族自豪感,还隐含着对现实中将非其人的讽刺。如此丰富的内容和深厚的情感,压缩在短短四句诗中,意脉细密曲折而情气疏宕俊爽,堪称大手笔。
在王昌龄的边塞诗里,用乐府旧题写的五言古诗和七言绝句各有10首,但为后世传诵的均为七绝。因其性格豪爽,故七言长于五言;而思致缜密,讲究作法,又宜于短章而不宜长篇。为补反映复杂内容时短章的局限,他创作出了以相关连的多首七绝咏边事的连章组诗,即著名的《从军行七首》。按顺序从中挑出几首,也可串连起来: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其一)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其二)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其四)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其五)
前二首写深长的边愁,羌笛吹奏的《关山月》曲中的别情,用“换新声”勾连,又被琵琶撩乱,托之以高天秋月照长城的苍凉景色,苍凉中又弥漫一重壮阔的情思氛围。后二首写追求边功的豪情,不破敌立功“终不还”的壮志,因夜战擒敌而实现,壮烈情怀与胜慨英风合并而出。出于人之常情的离愁别怨,与英雄气概相结合,声情更显悲壮激昂。前后章法井然,意脉贯穿,清而刚,婉而健,有气骨,为七绝连章中的神品。
除早年出手不凡的边塞诗外,王昌龄后来创作的送别诗和以女性生活为题材的作品也很出色。由于他被贬后心境有所变化,与王维、孟浩然等山水诗人交往密切,相互影响;加之受南方自然风物的熏陶,晚年诗风偏于清逸明丽,但仍有一种清刚爽朗的基调。如《芙蓉楼送辛渐二首》其一: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借送友以自写胸臆,用“冰心在玉壶”自喻高洁,意蕴含蓄而风调清刚。再如《采莲曲二首》其二: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带有南方民歌的味道,清丽自然,但有爽劲之气为底蕴,故能脱于流俗。作者其它写女性的作品,如《长信秋词五首》、《闺怨》等,亦复如此。
王昌龄是专攻七绝的高手。无论写什么题材,表达什么感情,格调或高昂开朗,或清刚苍凉,或雄浑跌宕,或爽丽自然,总有一种刚健之美在。他的七绝留存下来七十馀首,写得几乎首首皆好。
盛唐豪侠型诗人创造的清刚劲健之美,基于北方士人的阳刚气质,但又带有南国的清虚情韵,是南北诗风交融的产物。这于王昌龄的作品里已有体现,在崔颢、李颀、祖咏等同类诗人的创作中,表现得更为明显。他们入仕前后,都有一段北走幽燕河陇、南游荆楚吴越的经历,这种南北漫游,往往成为其诗风形成或转折的重要契机。
崔颢是汴州(今河南开封)人,约生于武后长安四年(704),于开元十一年(723)登进士第。由于他早年好赌博饮酒,择妻以貌美为准,稍不如意即离弃,被称为“有俊才,无士行”(《旧唐书》本传)。殷璠《河岳英灵集》说“颢年少为诗,名陷轻薄。晚节忽变常体,风骨凛然。一窥塞垣,说尽戎旅。”崔颢诗歌的“忽变常体”,是从他及第前两年的南游开始的,其标志是由汉水行至湖北武昌时创作的《黄鹤楼》诗: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馀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诗的前半段抒发人去楼空的感慨,后半段落入深重的乡愁,所用事典“鹦鹉洲”是连接前后的关捩。相传此洲是汉末狂生祢衡被杀的葬身处,一代名士的风采早已被萋萋芳草湮盖了;如今以祢衡为同调的诗人,也因狂放而名陷轻薄,而游历至此,怎能不顿生空茫之感,有不如归去之叹呢?
此诗虽为律诗变体,却被誉为唐人七律的压卷之作。盖因作者以摇曳生姿的古歌行体入律,前四句豪爽俊利,显出大气磅礴的狂放气质。雄浑的气势,令李白读之罢笔。“晴川”、“芳草”这一对仗工整的律联,不仅使流走的气势得以顿蓄,也因“鹦鹉洲”一典的隐喻使全诗意脉贯通,潜气内转,馀势鼓荡,溢为尾联的唱叹。这种亦古亦律、大巧若拙的结构体制,便于表现高唱入云的雄健气格,也使声谐句对的律句更显清拔隐秀,形成寄情高远的超妙诗境。
南方的人文景观和自然风物,使崔颢的狂侠习气得到洗练,作诗的豪爽笔调中,添了一层清丽空远的韵味。他南游至吴越一带时,写了一些效仿江南民歌的对答体短诗。如《长干曲四首》其一:
君家何处往,妾往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这种清新活泼而带有一定情节性的连章小诗的创作,近于乐府古制,对于崔颢北归后写作《邯郸宫人怨》等乐府歌行叙事诗是有影响的。他的乐府歌行,能将豪宕顿挫之气势,寄寓于明丽俊逸的叙事之中,具有清劲爽丽的特点。
崔颢诗中最具凛然风骨的作品,是他于开元后期北上入河东军幕时创作的边塞诗,如《赠王威古》、《古游侠呈军中诸将》等。诗人有意在诗中显示豪侠气概,如“仗剑出门去,孤城逢合围。杀人辽水上,走马渔阳归。”能反映他此时夙愿得偿之感的是《雁门胡人歌》:
高山代郡东接燕,雁门胡人家近边。解放胡鹰逐塞鸟,能将代马猎秋田。山头野火寒多烧,雨里孤峰湿作烟。闻道辽西无斗战,时时醉向酒家眠。
此诗写边境之状如在目前,似断而能续的歌行流转体调,保持了作者豪爽俊丽的一贯风格。由于是写戎旅生活,更多了一些反映狂生本色的阳刚意气。
李颀的创作经历与崔颢颇相像。他是嵩阳(今河南登封县)人,在当地有东川别业,于开元二十三年(735)登进士第。在及第后作的《缓歌行》中,他说:“男儿立身须自强,十年闭户颍水阳。业就功成见明主,击钟鼎食坐华堂。二八蛾眉梳堕马,美酒清歌曲房下。”歌唱当时寒俊士人所憧憬的功名富贵和享乐生活,将初入仕的“尊荣”夸张到了极点,其狂想近于天真。官至一小小县尉的现实,很快就击碎了他的美梦,未满秩而去官,归隐东川。他写有一些给他带来声誉的边塞诗,其中较著名的是《古从军行》: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起调雄浑旷放,一片神行,中以一、二联揽写大景物而意气磅礴,再结之以感慨万分的唱叹。骨气老劲,刚健有力。与崔颢诗不同的是,诗中缺乏鲜亮的色调,铺天盖地的野云、纷纷雨雪、哀鸣胡雁等阴冷的意象,蕴含着狂生末路的郁勃不平之气,透出一种极苍凉的悲怆情怀。
李颀信奉道教神仙之说,与著名道士张果有交往,失意南游时,他对南方风物中的幽奇景象和灵怪事物尤为倾心,使其作品在雄浑刚健中带有玄幽之气。如《爱敬寺古藤歌》,先写古藤横空直上的龙虎英姿,继而笔锋一转,集中描写古藤遭雷击后倒垂黑枝的幽奇意象,所谓“风雷霹雳连黑枝,人言其下藏妖魑。空庭落叶乍开合,十月苦寒常倒垂。”在前后意象强烈对比的反差中,回旋跳宕着矫健之气。再如《听董大弹胡笳弄兼寄语房给事》里,对弹奏胡笳的描写:
董夫子,通神明,深山窃听来妖精。言迟更速皆应手,将往复旋如有情。空山百鸟散还合,万里浮云阴且晴。嘶酸雏雁失群夜,断绝胡儿恋母声。川为净其波,鸟亦罢其鸣。乌孙部落家乡远,逻娑沙尘哀怨生。幽音变调忽飘洒,长风吹林雨堕瓦。迸泉飒飒飞木末,野鹿呦呦走堂下。
用众多通神明的幽奇意象,形容胡笳声的酸楚哀怨,言其能逐飞鸟、遏行云,灵感鬼神,悲动夷国,有一种震荡心神的强劲力量。
这首足以代表李颀诗歌创作成熟风格的七言歌行,作于天宝五载(746)。在此前后,他还创作了一些颇负盛名的送别诗,传神地写出了盛唐士人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如《别梁锽》:“梁生倜傥心不羁,途穷气盖长安儿。回头转眄似雕鹗,有志飞鸣人岂知。……一言不合龙頟侯,击剑拂衣从此弃。朝朝饮酒黄公垆,脱帽露顶争叫呼。”把一代豪侠那种雄武坦荡、纵酒狂叫的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出来。又如《送陈章甫》:“腹中贮书一万卷,不肯低头在草莽。东门酤酒饮我曹,心轻万事皆鸿毛。醉卧不知白日暮,有时空望孤云高。”在唐代诗人中,李颀第一位以诗成功地刻画了人物性格。所写人物的狂傲精神,正是诗人自身心态的反映,与诗风的豪爽俊丽和雄健磊落高度吻合。
祖咏也是当时值得一提的诗人。他是洛阳人,开元十二年(724)登进士第,与王维有唱和;后因仕途失意,移居汝坟,为王翰的座上客。他也曾南游江南,北上蓟门,其成名作是应试时写的《终南望馀雪》:“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以苍秀之笔,写出了终南山景色的清寒,诗仅四句,意尽而止。祖咏的代表作当为北上时创作的《望蓟门》:
燕台一望客心惊,萧鼓喧喧汉将营。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写要塞蓟城的险要,令人望之心惊,但却触动了诗人要立功塞上的豪情。调高语壮,气格雄健,不失为盛唐正声。
• 盛唐的诗人群体:王维与创造静逸明秀之美的诗人2007-08-16 18:01
• 盛唐的诗人群体:高适、岑参和创造慷慨奇伟之美的诗人2007-08-16 17:59
• 苏东坡-中国历史上“最不可救药的文人”2007-08-16 17:57
• 怀念沈从文2007-08-16 17:53
• 激情孟子:中国传统文化的英雄还是祸端2007-08-16 17:44
• 柳永:中国最早的歌坛偶像2007-08-16 17:41
关注一中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