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研 > 课题研究
头条新闻
最新新闻
课题研究

【李镇西】 怎么把故事写得波澜起伏?(下)——写作微讲座(11)

日期:2020-11-16 09:00作者:李镇西文章来源:镇西茶馆点击数:4169次

当然,有时候遵循故事本身的自然流程也可以让叙述引人入胜。

下面,我点评一篇故事来说明这一点。

八十年代,我曾写过一篇《<故事会>的故事》——

开学之初,新当选的学习委员王红川建议在教室里放一个小书柜,号召同学们捐献书籍,同学们立即响应。第二天,韩军同学从家里搬来了一个小木箱算是书柜,不少同学纷纷捐献了《外国童话选》、《少年文艺》、《十万个为什么》等书籍近200本。

但是,怎么管理这些书呢?我建议学生们凭借条借阅。可大家不同意,说:“李老师,让我们自由取看吧——想看时自己拿,看完后放回书柜。这多方便啊!”

我担心地问:“万一书丢了怎么办?”

学生们纷纷说:“不会的!不会的!”

个子矮矮的陈建同学满脸不高兴地说:“哼,李老师一点都不相信我们!”

(埋下伏笔一。)

“是啊,李老师,您就相信我们吧!”学生们这么恳切,我终于同意了。不过,我还是指定王红川每天在放学前负责清点书柜里的书。

两天、一周、两周甚至一学期都过去了,书果然一本不少。

(故事依然波澜不惊,但水面越是平静,水下越可能暗流涌动。)

我不断表扬鼓励他们:“看来李老师以前真没想到我们班的同学这么纯洁。希望大家保持这颗童心,永远不要给班级抹黑!”

外班的同学老师知道后,也赞叹道:“这个班真是一个诚实的集体!”而且渐渐地,外班一些同学也在利用午休时间来我班看书。

(埋下伏笔二。)

但是,有一天一本《故事会》却丢失了。同学们都不愿相信,这事会发生在我们班。

(第一次意外。故事发生转折,但这不是我写出来的转折,而是生活本身的转折。)

放学了,大家都不愿走:“再清理一遍!”“清理仔细些!”他们自信而又担心地催促图书管理员王红川同学再将小书柜清理一遍。

我尽量耐心地对大家说:“同学们知道,我们班一直是个诚实的集体啊!可今天,一本《故事会》的丢失,可能将使她染上污点。外班同学知道了会怎么说呢?”

教室里静默得让人难以忍受,每个人的心都很难过。

突然,坐在前排的陈建同学站了起来,说:“李老师!《故事会》……是我……拿了。”

(第二次意外。照应伏笔一。)

同学们都很诧异。因为陈建平时一贯关心集体。

(埋下伏笔三。)

陈建红着脸说:“我中午拿回家去看,忘了带来。”

第二天,陈建果然从家里拿来了一本《故事会》,交给王红川。

几天后的一个下午,邻班的一位女同学给我一本书:“李老师,这是您班的《故事会》。那天中午,我到您班教室借来看的,可忘了还。今天清理书包才发现。真对不起!”

(第三次意外。照应伏笔二。)

我非常惊讶:怎么会多出一本《故事会》呢?

我似乎一下子明白了,立即找来陈建:“那天你带来的《故事会》究竟是谁的?”

“班上的啊!”他还在撒谎。

当我一拿出刚找到的《故事会》时,他什么也不说了。

我当时真想问他:“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可终于没问。因为答案很清楚:他撒谎“欺骗”了老师和同学,恰恰是因为他有一颗非常纯正的热爱集体的心!

(照应伏笔三。故事戛然而止,把感动和思考留给读者。)

 

大家看,我叙述的顺序,就是故事本身的顺序。是不是同样波澜起伏?

但是,有几个地方我还是刻意“讲究”了一下的:比如,我先突出了我最初对同学们不放心和后来图书一本不少的欣慰,这是一个对比;我还突出了我的信任与后来书却少了一本的“痛心”,这又是一个对比。这双重的对比,让故事有了一些涟漪。又如,在说同学们希望我相信他们时,特意讲了陈建的请求,这既是伏笔——为他后来的“犯错”埋下伏笔,又是对比——他言与行的对比。再如,陈建的“认错”,让我和同学们大吃一惊,这是一次跌宕;事态“平息”之后,邻班女生还书,让我意识到陈建的“撒谎”,又是一次“无风起浪”……

在写的时候,我不动声色地突出了三次意外(转折),故事便显得生动起来。


关注一中官方微信

地址:上海路南侧、狮城公园以南、河北工专以北、迎宾大道以西 市内公交车16路直达
博川网络提供技术支持
版权所有 沧州第一中学 Copyright © 2007 免责声明
冀ICP备19016029号-2 沧公备13090302000291

本网由:沧州市第一中学文宣处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