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研 > 论文论著
头条新闻
最新新闻
论文论著

写景抒情类诗歌鉴赏问答格式例析

日期:2008-06-19 17:45作者:佚名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8602次

     写景抒情类诗歌鉴赏问答格式例析

                 沧州市第一中学语文组   王静

诗歌鉴赏由客观题改为主观表述题,能更好的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把握,但同时无疑增加了难度。许多学生感到无从下手,失分较多。究其原因,很关键的一点是考生不知道这个问题应从哪些方面作答,缺乏解题思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老师可将诗歌设置的题干进行分类,然后根据类别进行解题思路的指导。这里仅就写景抒情类诗歌问答格式进行例析。

第一种类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提问变体:这首诗歌描绘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这首诗歌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正确解答:这类问题,解答思路分为三步:

1、再现诗歌画面  2、概括意境特点  3、剖析作者情感

第一步,考生应用描写性的语言把诗歌展现的画面描绘出来,尽量优美生动,切忌直接翻译。

第二步,描绘画面后,用一句简洁的话语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意境的特点,或清新明丽,或恬静优美,或雄浑壮阔,或孤寂清冷,或绚丽多彩,或生机勃勃,或萧瑟苍凉……

第三步,根据这首诗歌的情境氛围的特点再来剖析诗人的思想感情。剖析时应注意,大部分的写景抒情诗是以乐景写乐情(如杜甫《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或哀景写哀情(如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但还有一类是以乐景衬哀情的,如杜甫《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诗人借清新美好的春景的描写,透露出羁旅异乡而思归的感伤。这类诗单抓景物特征意境氛围特征是很难把握住作者情感的,但诗题、诗中直接议论抒情的句子、个别透露作者情感的字词、背景等还是能够给我们一些提示的。上面那首我们可以抓三、四两句直接议论抒情的句子。再比如李华的《春行即兴》“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我们可以通过抓“自”“空”两字,体味出春山一路山花烂漫,鸟语婉转的佳境却无人来欣赏,以乐写哀,写出了诗人对时代的感慨。

例1:

西   

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问: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简析之。(6分)

答:连天的海浪伴随着阵阵雷声汹涌而来,在北风的呼啸中波浪不断拍击堤岸,又咆哮着远去。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之前的壮美景象,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气势。表达了诗人雍容的气度、开阔的胸襟和坦然面对急风暴雨似的生活的态度。暴风雨将临,按常理本当关门闭户躲避,但诗人却反而高挂起帘子,敞开窗户,为的是能饱览“千山急雨来”的壮观景象。

第二种类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歌是如何描写景物的?

提问变体:这首诗歌在写景方面有何特色?简要分析这首诗歌描写景物的方法。

正确解答:这类问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1、看写景的顺序:如由低到高、由近及远、由外而内等等,还可以用上俯视、仰望、

远眺、近观等词语。

2、看描景的角度:如视觉(绘声绘色)、听觉(摹声)、嗅觉、触觉等,诗人会调动

各种感官来写景。

3、抓住景物的特征,一切景语皆情语。

4、看手法:修辞(比喻、比拟、夸张……),表现手法(衬托、对比、动静结合、虚

实相生、点面结合、侧面描写……)

5、看层次安排:如总分、照应

6、看词语的锤炼(动词、形容词、有活用的词)

当然在答题时,不必面面俱到,从中选两三点这首诗歌写景最主要的方法作答即可。但一定注意不要贴标签,要结合诗中的词句来分析。

例2:(2005年北京春季高考题)

苏幕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问:这首词在景物描写方面,有哪些特点?

答:(1)描写视角颇具匠心,从高到低或从上到下(碧云天,黄叶地),由近及远(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2)突出秋景的鲜明色彩:碧蓝的天空,枯黄的落叶,绵长的水波,苍茫的远山,连天的芳草,西下的斜阳等。

3)抓住典型景物大处落笔,境界开阔,写景中暗寓离情。

32004年吉黑滇川题)

木兰花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残照。

注:縠皱:皱纱,此处比喻水的波纹。

问:这首词的上半阙是如何描写春色的?试对此进行分析。

答:春天美景富有层次感:首先看到了东风乍起,春波绿水,波面生纹,如细皱纱;然后是杨柳初醒,嫩黄浅碧,遥望一片青烟薄雾;再望去杏花怒放,如喷火蒸霞。春的风光正是这样一层层展开,故用了“渐觉”一语。

第三种类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歌描写的景物有何作用?

提问变体:这首诗歌写景的目的是什么?

正确解答:

1、借景抒情、以景衬情。

2、点明时间(时令特点)地点(特定环境、背景)。

3、为全诗奠定感情基调。

4、渲染一种氛围。

5、烘托人物形象或心理或品格精神。

  答题时注意把握诗人的情感或塑造的形象的特征,结合具体的词句,抓住主要的方面作答。

    4:下面是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其一),读后回答问题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问:诗题为《秋词》,那么作者在诗中写了哪些景象?作用是什么?

答:诗中的环境所抒写的景象都暗合“秋词”的要求。金井梧桐,秋深叶黄,夜深霜重。

作用:①点明题意,向读者暗示,这是一首宫怨诗;

②渲染烘托凄清孤寂气氛,奠定哀怨感情基调;

③烘托人物孤苦抑郁的心境。

总之,掌握了诗歌题干设置类型和解题思路,考生就能心中有数,沉着应战,在诗歌鉴赏题上拿到理想的分数。其他类型的诗歌也可按照此法进行总结。

发表于《语文报 教师版》2007年第11

关注一中官方微信

地址:上海路南侧、狮城公园以南、河北工专以北、迎宾大道以西 市内公交车16路直达
博川网络提供技术支持
版权所有 沧州第一中学 Copyright © 2007 免责声明
冀ICP备19016029号-2 沧公备13090302000291

本网由:沧州市第一中学文宣处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