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德育在线 > 心理教育
头条新闻
最新新闻
心理教育

课堂教学管理中的4个心理学通识

日期:2020-05-19 16:24作者:佚名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4836次

作者简介:钟志农,全国名师工作室联盟顾问,全国第一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级教师,浙江省名师名校长工作站心理健康教育首席导师兼德育导师,浙江省学校心理学与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浙江省优秀教师,浙江省首届“十佳家长”,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首届“十佳专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国培专家。

第一个通识:整体关注课堂行为的四大要素:知情意行

人是一个整体。学生在课堂上不管做出什么行为表现,从心理学角度看,都离不开四大要素:知情意行。四大要素中,有的是显性的要素,有的是隐性的要素。教师在管理课堂时,首先要全面分析影响学生课堂行为表现的各种隐性的因素,而不要只关注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具体而细小的显性行为。在课堂学习中表现出不良行为的学生,他们的冲动、冲突、情绪失控等问题,其根源在于儿童和青少年的大脑发育是一个很长的过程,他们大脑中主管理性思维和监控情绪冲动的“边缘区域”以及前额叶的发展要到22 岁-24岁时才能完全成熟。那么,教师可以采取的对策是什么?

第二个通识: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课堂管理的前提

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功夫主要在课外。中小学师生之间如果除了课堂接触交流之外,在平时的校内校外生活中毫无平等的情感互动,这样的师生关系就是缺少人性化意味的。课堂上师生关系从总体来看,不同年龄的学生和老师相处时,关注的重点是不一样的。小学低段学生关注的是一个“亲”字,小学中高段学生关注的是一个“情”字,中学阶段学生关注的是一个“才”字。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用几个关键词来表现:喜爱、信任、敬佩,而不是恐惧、反感、敌视。

这种课堂师生关系具体反映在教师的6个行为特征上:1、教师的状态2、教师的表情3、教师的目光4、教师的语言5、教师的语气6、教师的应对风格。

第三个通识: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基本心理需求

1.安全感需求

安全感可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一个吸引自己的学习环境。当学生觉得课堂环境很安全时,往往显现出对学习的爱与执着。那么,学生的安全感来自那些课堂管理要素呢?

(1)安全感来自学生对教师的信任。

(2)安全感来自对学习目标可行性的确认。

(3)安全感来自小组学习的课堂组织形态。

(4)安全感来自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会受到负面的评判。

那么,什么因素会威胁到学生在课堂上的安全感呢?安全感的最大威胁就是,当一位学生在课堂上发言时,没有得到肯定和关注,教师继续自说自话,好像对学生不屑一顾;或者干脆就是劈头盖脑一顿批。 

2.爱和归属的需求

每个学生都渴望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爱,每一位优秀的教师也都会发自内心地去爱自己的每个学生。在课堂上,由于要分秒必争地完成教学任务,所以,教师对学生的爱的表达方式应该与平时课外不同,课堂教师之爱的主要表达方式是4种:

第一,保持微笑。

第二,目光专注。

第三,真诚赞美。

第四,细微的肢体接触。

相对于爱的需求而言,学生更加重视归属感的满足。因为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总的趋势是与父母渐去渐远,而高度重视同伴群体对自己的接纳。这就是说,归属感需求的满足要远远大于对关爱需求的满足。

3.自尊需求

什么是自尊?自尊就是有头有脸有面子,就是一种生存的尊严。

青少年学生格外重视自己在同伴面前的尊严和面子,如果在课堂上当众羞辱了一个学生,或者让学生在公开环境下受到惩罚,用这样的“后果”迫使学生感到恐惧而有所收敛,这种做法肯定是收效甚微的,甚至会导致与教师的公开对抗,再有甚者则会酿成重大校园危机。

第四个通识:坚持预防为主,而不是现场“救火”

在课堂管理中,预防的作用远大于干预。预防的具体路径,就是通过班会课或者是心理辅导课,教给学生处理师生之间、同伴之间矛盾冲突的具体技巧,促进他们的社会交往技能。

关注一中官方微信

地址:上海路南侧、狮城公园以南、河北工专以北、迎宾大道以西 市内公交车16路直达
博川网络提供技术支持
版权所有 沧州第一中学 Copyright © 2007 免责声明
冀ICP备19016029号-2 沧公备13090302000291

本网由:沧州市第一中学文宣处主办